虚拟货币在我国合法吗
作者头像
财经观察 · 刘然
发表于 2025年8月4日 · 阅读 12,394

虚拟货币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与日俱增的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它们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始终是模糊且多变的。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兴起,公众对于虚拟货币合法性的讨论日益热烈,本文将探讨虚拟货币在我国是否合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虚拟货币”这一概念。按照国际标准,虚拟货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法偿性(Fiat-Based Cryptocurrencies),如比特币等,它们在技术上并不是由任何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支持,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接受;二是非法偿性(Non-Fiat Based Cryptocurrencies),如某些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或数字资产。在我国,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货币”主要指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


关于虚拟货币的合法性问题,我国的法律环境相对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我国目前的法定货币为人民币,而任何与法定货币竞争的支付手段都是不被法律支持的。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虚拟货币在我国是不被认定为合法的支付工具或价值储存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虚拟货币交易活动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内都是非法的。


自2017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对加密货币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禁止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ICO(首次代币发行)、关闭所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等措施。这些政策的目的在于遏制虚拟货币价格的剧烈波动,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免受损失。尽管如此,对于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虚拟货币如何进行管理和规范使用,我国法律界仍然存在较大的空白。


此外,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在特定条件下合法化或规范虚拟货币的使用。例如,一些城市允许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机构开展业务,但这也仅仅是在严格监管下的有限试点。总的来说,在我国,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仍然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其是否合法,而是在实践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和规范。


最后,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交易都存在极高的风险。由于虚拟货币市场缺乏监管,价格波动性极大,且存在欺诈和非法集资的风险。因此,投资人在进行此类交易前应充分了解市场状况,审慎选择合法合规的交易平台,并保留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尽管虚拟货币在我国目前不被认定为法定支付工具或价值储存方式,但在不断发展的金融科技背景下,随着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市场的自我净化,未来我国对于虚拟货币的态度和法律框架可能会有所调整和优化。但在此之前,投资者在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时应保持谨慎,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作者简介: 刘然,国际金融与数字资产观察专栏作者,长期关注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加密货币市场及区块链行业发展,曾在大型金融机构及跨境投研团队担任分析师。